冥冥中的缘分>历史>明帝国 > 第七十章 商讨对策
    多尔衮清楚,现在大清虽然接连取得胜利,但致命的短板,也就是人口短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如果假以时日,巩固对北方的占领,那可以利用募集及投降的汉人军队,还有归降的流寇,攻打南方的残明小朝廷,让汉人去自相残杀,大清收获渔人之利。

    现在大清势力可及的地方包括北直隶、山西、大半个河南、山东一部、陕西一部。因为现在主要的对手是李自成的流寇,因此在与残明小朝廷所控相接的山东济南府,多尔衮并没派镇多少军队,只有两千女真八旗,五千蒙古八旗及一部朝鲜军和汉军。那一线的总兵力,也不过几万人。

    能占领济南府,还是因为刘泽清不愿意听从残明小朝廷的令,准备起兵作乱之故,在刘泽清被杀后,多尔衮趁机派军攻打济南府,济南守军不战而降,拣了个大便宜。

    多尔衮知道,曹越北伐准备收复北京,必定会沿运河方向从山东一带攻击,如今山东的大清军队数量严重不足,他必须要为此做出应对。但如何应对,是个让多尔衮非常头疼的问题。

    大清军队过半的兵力在多铎和阿济格的带领下,在陕西境内与李自成的流寇作战,吴三桂的关宁军也在陕西。其他兵力一部分提防大同的残明军队,还要镇守北京一带,关外还要有留守的人马。此时的多尔衮,再次感觉到大清军队数量的严重不足,他没办法抽调更多的人马往山东方向。

    此次大清军队入关,共有约三十五万大军。包括女真八旗约十二万,蒙古八旗十万,汉军八旗及朝鲜军约十三万。此外,如今归附大清的残明军队还有近二十万,包括吴三桂的关宁军及唐通、姜镶兄弟等所领的人马。加在一起共有五十几万,但多尔衮依然悲哀地发现,大清军队数量还是严重不足。布防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用这点兵力征服中天下,那几乎没有可能。

    唐通等人的军队已经划归吴三桂指挥,吴三桂麾下共十万人马归属于多铎。正在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多铎带走的女真八旗约有八万,入关的女真八旗三分之二人马由他所领,还有十余万蒙古八旗和汉军、朝鲜军。现在,吴三桂的十余万人马正协同多铎的十几万大军在陕西境内和流贼激战。

    还好有吴三桂等前明降军替大清军队打先锋,与流贼激战几月。真正的大清军队几乎没有什么伤亡,这是最让多尔衮欣慰的。

    多铎仗打的不错,大清军队及前明扑从军所向披靡,李自成的农民军损失惨重之下退守潼关一线。多尔衮估计,只要再给他三个月,最多半年时间,他肯定能彻底消灭李自成的流寇,完全占据陕西。多尔衮也知道,现在李自成部已经快撑不住了,只要攻破潼关。流寇就会兵败如山倒,彻底丧失关中。

    他非常清楚,必须要痛打落水狗,不能让建奴有的机会,不然持续了数个月迅猛攻击取得的战果就会冰消瓦解,流寇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一旦让流贼缓过气来,再想谋取关中就难如登天了。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多尔衮是不会把多铎和吴三桂的大军东调的。

    多铎所领的大军不能动,多尔衮手里的机动力量就只剩下了四万八旗兵。五万蒙古八旗及三万汉军、两万朝鲜军,还有近十万前明降军。虽然说多尔衮手中可用的兵力不少,总数有近二十五万,但真正的精锐并不多。许多都是乌合之众。要防守北京,还要提防大同的曹变蛟部回杀,这点兵力有点捉襟见肘。

    大同未被攻下,这也是多尔衮的一大心病。他不是没想过攻取大同,但数次用兵均被曹变蛟击败,最终只能采取孤立之策。想在断绝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的前提下,让大同守军支撑不住。多尔衮知道,如果曹变蛟知道曹越率军北伐,一定会做出应对,甚至弃城主动出击也有可能。

    这样,他必须在大同方向布署兵力,严防大同守军转守为攻。

    曹越有十几万人马,他肯定要布置对等的兵力迎敌。这样的话,他手中的兵力就明显不足,除非动用关外留守的人马,或者招回多铎,中断与流寇的决战。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不是多尔衮想要的结果,他很头疼。此时的多尔衮一边踱步一边皱眉沉思,末了,他大明喝问范文程来了没。

    就在多尔衮心情烦躁的时候,他派人去传的范文程来到了武英殿。